邯郸:一座军民鱼水情深的城市

  邯郸,一片遍布红色足迹的沃土,一座军民鱼水情深的城市。革命战争年代,英勇的邯郸军民,水乳交融、同仇敌忾;和平建设时期,军爱民情真意切,民拥军实实在在,勤劳淳朴的邯郸儿女又与驻地部队同心同德建家园、与时俱进谋发展。

  自1993年以来,邯郸已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涉县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党管武装、军转安置、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征兵、军供等6项工作受到国家表彰;个体拥军开创了第一个拥军招待所、第一个优秀军人奖励基金、第一个拥军红色电影展馆、第一个拥军度假村等4个“全国第一”;5个驻军单位被省以上评为“拥政爱民先进集体”和“学雷锋先进集体”。

  国防建设优先“清单”相继开出

  事关部队建设的事,邯郸市都是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近年来,一张张饱含深情的国防建设优先的“清单”相继开出:

  2005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资近4亿元,帮助修建部队进出口道路、国防公路和战备道路12条(段)、150公里;建成了占地385亩的民兵训练基地、可存粮2500万公斤的军供大厦和总面积89万平方米的人防工程;200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国防指挥通信网、国防动员公务网、国防无线移动通信网和国防动员综合信息库“三网一库”;2012年又支持军分区和邯郸预备役炮兵旅建起了移动通信指挥系统;为20支民兵应急分队和全市武警、消防部队配齐了反恐维稳、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灭火等应急器材,直接促进了部队战斗力提升……

  类似的例子枚不胜举,今年八一,议军会上,市领导对驻邯某部训练场改造、3个单位煤改气工程、32名随军家属就业等官兵期盼的问题当场拍板,并一次性落实到对口单位解决,大大提振了军心士气。令32名随军未就业家属没有想到的是,刚刚把个人基本资料上报邯郸军分区时间不长,就接到了市人社局选岗的通知。

  军民合力创新双拥新机制

  都说军民一家亲,再难也不能难子弟兵,军民合力创新双拥新机制,打造富有邯郸特色的“双拥品牌”。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出台了《邯郸市科技拥军活动实施方案》,将河北工程大学、718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市区7个驻军单位结成科技拥军对子,实现项目、技术和人才的“联姻”与“嫁接”;出台《邯郸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办法》,随军前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安排相应岗位,未就业的安排公益岗位或市财政每月发放生活补助;出台《邯郸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施细则》,将现役军人子女中考由加8分提高到加10分,荣获二等功加2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极大调动了驻邯官兵扎根军营、献身国防的积极性。

  完善转业安置机制,出台《邯郸市关于对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实施量化计分、优者优分的暂行办法》,对立功受奖和在艰苦地区工作的人员予以优先选择,并根据干部特长推荐岗位,近三年接收的军转干部,全部安排在党政机关和政法部门,50名团职干部担任副县级实职领导和副调研员。今年又构建了政府优待模式,探索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优待安置新模式,所有的县(市)区都按照城镇兵不低于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标准,农村兵不低于上年度人均收入,城镇兵最高的达12480元、进藏兵24960元,农村兵最低的近6000元,使今年报名参军人数超万人,创历史新高。

  为解决退伍兵就业难,每年退伍兵返乡后,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分批分期进行培训上岗,安置率达到100%。其中永年县人武部每年预留10%的空缺岗位用于安置服现役满12年、荣获二等功以上、5级至8级残疾及属于烈士子女的退伍兵;对农村兵依托河北工程大学、国防技校培训3-5个月,培训结束后及时组织招聘会,为退伍兵搭建就业平台。3年来,千余名退伍兵,通过培训推荐实现理想就业。

  拥军模范如群星闪烁

  爱人民的军队人民爱。

  安徽籍战士万增安从小就是一个孤儿,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遭遇车祸。那天,拥军模范高英正在赶赴涉县的路上,闻讯后掉头返回,叫上老伴赶到医院。亲自为万增安擦洗全身血渍,换上新衣,联系医生手术,在17个小时的手术期间高英一刻也没离开过。小万出院后因身体原因面临转业,高英又多方联系,帮他在永年县找到工作,还帮助他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何如此情深?高英说:“军民一家亲,怎能不上心?”

  邯郸县七旬退休工人张家增,32年来倾尽家产,建拥军招待所免费接待过往军人,建军报展馆让更多的人接受国防教育,牵头成立邯郸县爱心社为困难战士捐款助教,用他的话说,“活着,就要为部队做贡献,为国防大厦添砖加瓦。”

  ……

  几十年来,这里的拥军已蔚然成风,先后涌现出300多名县以上拥军模范和先进个人。其中,4人被表彰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和先进个人,12人被表彰为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和先进个人,7人被表彰为河北省爱国拥军优秀企业家。他们立足本职,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拥军活动,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刘金鱼慰问行程几千公里,足迹遍布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高英免费为部队战士和退伍军人提供技能培训;“当代红嫂”李福花35年如一日照顾革命伤残军人;73岁的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张家增,不仅创办了“国防教育展室”,还先后自制三代简易宣传车,到部队宣讲近千场(次);拥军企业家李春生、李立斌、刘兰春等,积极帮助官兵解决实际问题,设立了“拥军优属奖励基金”、“国防文化拥军基金”等5个拥军基金会,救助百余个困难官兵家庭,安置复退军人和随军家属2000余人就业。

  这些拥军模范如群星闪烁,折射出邯郸市群众性拥军活动的火热。

  驻军积极投身邯郸建设

  邯郸人民的拥军热情,化作了驻军官兵投身邯郸建设和习武报国的热情。近5年来,驻军官兵先后有1500多人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考核中取得名次,2500多人次立功受奖,100余项革新成果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20个单位和个人先后受到军区和总部的表彰。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驻邯部队和广大民兵把参建共建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坚持开展“一连带一村”和“一兵带一户”活动,团以上单位和各县(市、区)人武部分别与27个村建立了帮扶联系点,采取定点扶贫、挂钩扶贫等形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去年,军分区协调资金25万元为曲周县东刘庄村和鸡泽县小寨镇赵庄村硬化街巷、打造农田机井、购置农机具,筹措资金20万元为涉县郝家村、下温村架设拱桥。海后训练基地筹资15万元为磁县北贾壁村铺设道路和输水管道3000米。武警支队协调资金10万元为涉县西厂村、曲周县白寨村改善村民生活设施。据统计,近三年来,驻邯部队协调援建资金近200余万元,先后帮助32个贫困村、200多户家庭脱贫致富。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构建环城乡水网带”行动,军分区协调驻军、组织民兵和带动人民群众广挖沟渠,“引水入沁”、“引水入滏”。近万名军民共清理地表1.5万平方米,完成7000立方米土石方开挖回填,贯穿东部10多个县的五河全部进行清挖、清污、加固、修整,终将磁县境内东武仕水库水源调入城区,流入各县境内,方便全市人民的水浇地用水。

  2013年1月,山西境内浊漳河发生特大水污染事故,位居下游80公里外的岳城水库紧急关闭,邯郸市70%用户用水中断,军分区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救援,5昼夜生死历验,圆满完成任务。

  倘若说,军队是溪水,群众便是泉眼,泉涌才能长流;军队是大树,群众便是土壤,土沃才能根深。驻军在完成战备、训练等各项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和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叫响了“驻守一地、改变一方、文明一片”的口号,为邯郸的四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曲周县东刘庄村一位老汉编成快板说:“驻邯子弟兵真像当年老八路,街头巷尾拉家常,登门访贫又问苦,办了好事一箩筐,三天三夜不胜数……”,惠民好声音在古城邯郸不断传承和发展,用实际行动把“爱民如天”写在了这块红色的大地上。

Copyright 2012-2022 By 中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域名:www.zyaw.cn  中文域名:中原网.com  E-mail:zyawcn@qq.com 热线:0310-5621811  
I C P:冀ICP备12012806号-1 冀公网安备1304020200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