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全国首个农用酵素“微生物工厂”落地沁源

中原网讯: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在长治沁源县挂牌成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双方联手建立全国首个农用酵素“微生物工厂”,创新性将垃圾分类和有机农业相结合,把厨余垃圾通过生态链微生物发酵,培育有益微生物菌种群用于土壤生态培肥、生物防控、果蔬保鲜等,将废弃资源变废为宝有效转化,实现从餐桌到农田全程无公害处理。这不仅是垃圾分类处置的新手段、新技术,也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新尝试、新实践,将成为引领全国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沁源名片”。

近年来,沁源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矢志不渝地践行“两山”理念,深入推进“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处置,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和循环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2020年3月,市委书记孙大军在沁源调研时,对垃圾分类工作给予肯定,并希望继续探索创新,在全市作出示范。沁源县认真贯彻市委书记孙大军指示精神,积极和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开展更加广泛、更加深层次的合作,尤其是与中国农业大学加强对接,邀请专家团队多次深入沁源调研,促成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落地沁源,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理与有机农业有效衔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新路径。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实践和技术攻关,农用酵素“微生物工厂”开始施工建设。

农用酵素“微生物工厂”基于农田养分回归有机物全循环的理念,定位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研究,将餐厨垃圾发酵产生沼气及大量沼液、沼渣,通过健康生态链微生物发酵方式,培育有益微生物菌种群,可用于植物免疫促生、土壤生态培肥、生物防控、农用投入品增值、果蔬保鲜等领域,有助于降低有机农业农田投入品的成本,建立有机农产品全产业链生产标准,实现肥料—土壤—农产品的质量追溯系统。

该技术是富集本地有益微生物和处理当地有机废弃物的一项简单易行方法,具有成本低、设备简易和操作方便等优势,对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土壤生态、缓解环境污染及作物防病治虫等均有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通过微生物发酵建立固体及液体两条肥料生产线。规划设计150吨生物发酵罐,用于生产微生物菌种,菌种年产量450~600吨,可配制有机肥1.5万吨,可节约大量的人工曝气、垃圾掩埋等费用,并且能消纳全县餐厨垃圾和林下易燃物。目前,28个150吨生物发酵罐全部完成物料填充、菌种接种。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农用酵素、有机肥在沁源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惠及全县30万亩农田有机改良和16万人口的食品安全。

2021年,沁源县将以垃圾“零填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为抓手,依托“微生物工厂”规模化降解有机垃圾并生产有机肥10万吨,推广有机旱作农业面积5万亩,在垃圾分类处置循环产业园区建设、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逐步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有机沁源”“康养沁源”品牌。

 

Copyright 2012-2022 By 中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域名:www.zyaw.cn  中文域名:中原网.com  E-mail:zyawcn@qq.com 热线:0310-5621811  
I C P:冀ICP备12012806号-1 冀公网安备1304020200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