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举办首届“对传统膜拜向大师致敬”油画临摹展
    中原网讯(撰稿摄影 闻漳  邱勇惠):日前,邯郸油画学会首届“传统膜拜向大师致敬”临摹展暨2019年迎新春茶话会在韩玉臣美术馆隆重举办。
    会上各位大家畅谈创作过程,韩玉臣会长高兴地把此次办展过程,以及自己创作油画心得与会员们一起分享。韩会长说:去年初,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杨飞云院长带着几名老师,专门去欧洲一些国家临摹名画,然后做了一个冠名“面对古典”的展览,在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临摹是初学绘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记得我最后一次临摹是1972年。看全国美展上汤小铭的《永不休战》激动不已,北京回来马上按同尺寸临了一张。几个月后又临第二遍。两次临摹,让我对画家的厚薄处理、色彩块面有了深刻的认识。此后多年,专注油画写生,便与临摹拜拜了。
 

   
 
   前不久,志嘉、世锦找我, 提议搞一个临摹作品展,我欣然同意,并挤出时间临了莫伊谢延科《红军来了》的局部,以为展览之用。两次临摹,间隔46年,其中体会自然是天壤之别了。
    油画从十四世纪诞生,历经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等发展演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每一个流派都有明显的特质和语言符号,相对下一次演变,就是历史,就是传统,就是高峰。所谓临摹古典,就是对历史的敬重,就是从大师画中汲取营养,就是对传统的膜拜。
 
 
    看画跟临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层次,收效大相径庭。临的过程就是一次全面理解,重点揣摩,反复实践的最好学习,就如同亲耳倾听了大师的教诲,目睹了大师的示范。
    翻看美术史,不少大师的成名也往往与临摹相伴。毕加索对早于自己三百多年的前辈委拉斯凯兹,非常崇拜,先后临摹了8遍《宫娥》,并将此画做为终生学习之范本。罗工柳在俄罗斯留学期间,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临摹了列宾的油画《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王写信》,据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列宾美院至今还有“凡在校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一幅名画临摹”的强制规定。
    对于一个画画多年的人来说,临摹似乎是小儿科。其实不然,把大师的作品临得惟妙惟肖,并非易事。从打底子,铺颜色到找结构,仿笔触,都要琢磨再三,一一到位,可能比画家原创作还要费心血,耗时间。如果能认真地临个几十张,可能离成功就不远了。
 

  照相技术的发明和日趋成熟,借鉴照片成了画家的主要手段,与之相连的是“匠气”、“呆板”。去图片化的方法是临摹和写生,而临摹当为最简捷,最有效。我们之所以举办此次展览,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通过临摹,使大家学习借鉴大师的丰富语言和表现方法,以提升创作的写意性和生动性。此次展览,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征集作品108幅,占会员比重达75%,足见各位会员们学习热情高涨。
Copyright 2012-2022 By 中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域名:www.zyaw.cn  中文域名:中原网.com  E-mail:zyawcn@qq.com 热线:0310-5621811  
I C P:冀ICP备12012806号-1 冀公网安备1304020200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