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国内专家鉴宝之乱象

我搞玉器收藏已有十余年之久,尤其喜欢收藏高古玉,其悠久的历史和涵盖整个历史长河的文化底蕴及高深莫测的神秘色彩,使我往往和先民一样沉浸在对玉的崇拜当中。夜掌孤灯,默默地看着客厅博古架上各个朝代的玉器,犹如在和遥远古人对话。因为有此癖好,再加上拜师无门,我便买了很多鉴别古玉的书籍,后来明白读死书不如多摸实物,通过对真假藏品的对照和反复琢磨,本人竟也悟出了一些道道。当然在这过程中上当在所难免。时下鉴宝活动甚热,我就决定晒晒自己的藏品,去伪存真。然而从几次的鉴宝经历来看,真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呀。
首先看到山东卫视有档《收藏天下》节目有鉴宝活动,于是便携带几样藏品赶到济南。鉴定玉器的是崔义忠老师(济南人,山东收藏家协会理事会主席,从事收藏研究二十余年,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中以专家身份介绍文玩知识)。他见到是我一个四周爬着蝙蝠树叶状的砚台,张口赞道:“不错,大业千秋,鸿福无边。清中期的东西,就是玉质不太好,有收藏价值。”我也大喜,乐滋滋地回了家。
回到邯郸,正赶上某房地产聘请中央二套的四位鉴宝专家到邯进行鉴宝活动。有了济南之行的动力,我又拿了一对玉羽人和一对玉摆件,想请专家掌掌眼。当时给我做鉴定的专家是须小龙(从事文物及艺术品鉴定工作三十五年,鉴宝联谊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他对我的两对藏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两对东西都不错,都是和田青玉,这对玉羽人不到汉,是清代仿汉的东西,这对玉摆件雕工不错,可以看到明末清初,各值个几万块钱”。我很高兴,因为在此之前每月18日都要到洛阳的三砚居古玩城请专家鉴定,就在今年的6月18日,我携带了一个头顶蝙蝠,脚底卧着鸳鸯的古代仕女前去鉴定,当时的鉴定专家是丘小君(我国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30余年,师从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目前居于香港和纽约两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鉴定顾问,还兼任海内外多家拍卖行、博物馆的征集顾问),鉴藏家周道祥和钱新(央视艺术品投资专家组成员,《收藏快报》专家委员)。当时专家看了东西说:“不错,清代的,头戴蝙蝠寓意是齐天鸿福,可以参拍,低价最少一万元”。我知道20日才是三砚居小型拍卖会的日子,因为我要去新疆就不愿在洛阳多耽误时间,所以考虑下回再来拍卖。反正专家鉴定是真品了,还怕过段时间成假的了不成?也是为了这个爱好,我花费几十万元,这么多年收场的藏品家里都快摆不下了,妻子也总是唠叨,说家里的钱都让我花了。如今这些藏品能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我怎能不高兴,必须以藏养藏才能延续自己的这个爱好。
从新疆回来已是七月末,看来只能等到8月18日了(鉴宝和拍卖的日子是固定的)。到时在洛阳多待几天,到20日看看拍卖收获如何?终于到了8月18日,我胸有成竹地带着上述专家们鉴定过的所有藏品来到洛阳。心想给我鉴定的都是国内顶级专家,岂能出现什么纰漏?到了洛阳这个月的玉器鉴定专家是包章泰(现为中国古玩商会顾问、中国古玩商会会员服务中心主任、北京中古商国际文化展览公司董事长、北京古玩城文物鉴定中心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当我把所有的藏品一一摆到台面上时,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两位专家竟异口同声的说是赝品,包括在6月18日在同一房间鉴定为真品的玉雕古代仕女。我说:“不可能,我这几件藏品是专家鉴定过的,特别是这件玉雕古代仕女,6月份在这个鉴的是真品,我这次是来参加拍卖的”这是我第一反应。“6月份?6月份专家是谁?”包章泰问,“钱老师应该在吧?”,我指下钱新,“我在?”钱新又拿起那尊古代仕女,嘴里喃喃地道:“应该是清代的吧?”“都是赝品,如果你坚持说真的,我也可以给你出证书!”包章泰对我说。“那怎么可以!”我苦笑着说。“就是嘛!假的就是假的”就这样,在包章泰的坚持下,钱新也不再作声。由于后面有鉴宝的人催,我只好收拾起桌上的藏品,心事重重地走出来。来到大厅,正赶上洛阳市收藏家协会成立,外面锣鼓喧天,几位佩戴贵宾胸牌的老者在大厅正抽烟闲聊,一看也是行内中人。见我提着箱子出来便追问鉴定结果并提出来要看看藏品,我随口说还行,并拿出藏品。看了藏品后,几个人对别的藏品没有发表意见,唯独对那件古代仕女玉雕加以肯定,“不是清代的把我的头割去!”一老者信誓旦旦。
坐在回程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匆匆逝去的景物,我思绪万千。是啊,我的藏品是国内顶级专家鉴定过的都肯定是真品。为什么到了洛阳三砚居又被否了呢?更可笑的是同一件藏品同一个专家,6月份得到肯定,而8月份却又遭到否定,问题出在哪里?这世界上还有没有真东西!专家们你要知道!你们的一句评判会让藏友倾其所有,你们的一次错杀会让藏友倾家荡产,你们的一次误判会让买家和卖家反目成仇,你们的一次信口开河会让藏友们对你们失去信任。想着那些天天满世界寻宝,满世界鉴宝的藏友们真是可怜,耗费着时间,耗费着金钱,好不容易淘到了自己喜欢的藏品,又搭着车费和鉴定费满世界找专家鉴定,却得到前后不一的说法,谁能对这个庞大的收藏群体负责呢?当然,专家和专家的学识和经验也不一样,谁说的对我很茫然。近日看到报刊《“王刚砸宝”遭遇信任危机》的文章,称被砸的三成“赝品”是珍品,不由令我汗颜,让人对满天飞的专家们充满疑惑,到底哪个专家说了算?哪个专家是标准?哪个专家是权威?又有那些部门来规范一下这些专家们呢?
目前,我那几件经专家肯定又否定的藏品仍静静地摆在家中的博古架上,在鉴定市场没有规范以前,我是不会再找什么专家鉴定,因为我对专家们已不再崇拜和信任了,而要潜心学习,刻苦研究玉的鉴别和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天借用古玉鉴赏家王文浩老师在古玉讲座中的一句话:“靠专家不如靠自己,学好古玉知识,我们将来都能成为专家”。(黄险峰)

1)这是崔义忠老师鉴定为真品,后在三砚居被否掉的叶形砚。

2)这是被须小龙老师肯定的一对清仿汉玉羽人和一对明末清初的玉摆件。后在三砚居全部被否掉。

3)这个雕件是2012年6月18日在三砚居被专家认定为真品,后在2012年8月18日同样在三砚居又被专家认定为赝品的古代仕女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