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磁山文化--和谐之源


《说文》龢,调也。从龠禾声,读与和同”。又二上口部:“相应也,从口禾声”
禾(到口中为和,粮食为生命之源,后天之本,人与动物,几乎都为口而奔忙,此及天性,故曰“人以食为天”,此之谓也。
《国语.周语》曰:“其终也,广厚其心,以固和之“。《吕氏春秋.考行览》曰:“正六律,和五声,杂八声,养耳目之道也”。《文选.班固》曰:“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
故宫第一大殿名曰太和殿,亦此义也。

“磁山这片黄土地,悠悠中华文明源。老祖先靠勤劳智慧敢为天下先。第一次把猎物养进圈,第一次把种子撒进田,第一次把林果植进园,第一次掘窖储粮备长远。在这里磨盘磨棒碾谷米,鸟头形支脚下冒起炊烟。告别饮血茹毛旧时代,开创农耕文明新纪元。”磁山文化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远古的信息。
当时的磁山先民生活比较富有,丰衣足食,连年有余,过着欢乐祥和的生活,每一个都生活在文明、和谐的大家庭中………….当年的磁山是一个美丽富饶家园。

八千年前磁山先民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磁山先民大面积种植谷物,挖窖进行储备,并饲养家鸡,猪、狗、栽培核桃。当时磁山先民“副食”也是相当不错。磁山先民把磁山建成一个富裕、和谐家园。
抚摸着遗址上的表土,隐约之处你可以“看到”我们磁山先民在遗址修筑房屋,还考虑先民生活细节,修建防渗沟壕,把一年下来有所剩余的栗、黍,成熟收获下来的野果等许许多多食物,粮食放到窑穴中去,尽管遗扯被历史尘埃封存了八千多年,但通过已控掘出土的抗穴,房址,粮食窖穴………仍可感受到磁山先民改造自然,挑战自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通过先祖留给我们的遗迹,使我们发出许多思考。(张海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