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邯郸市以垃圾整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加强统筹协调,构建了高位推动、规划管控、长效治理、示范引领、多元投入五项机制,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截至目前,全市有134个乡镇实现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占乡镇总数的61.8%,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9.3万余座。
高位推动规划引领,把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突破口
“要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垃圾处理、村庄绿化、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方面,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10月9日,为期2天的邯郸市城乡建设第一阶段观摩活动结束后,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在点评会上严肃批评了少数村庄人居环境建设“重面子轻里子”的现象。
把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邯郸市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各级干部主动作为,统筹资源力量,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今年4月,该市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3个专项推进方案,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实现全覆盖、农村污水有效管控实现全覆盖。
为传导工作压力,该市先后7次召开高规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调度及观摩会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任务台账,严格执行每月一检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观摩、年底一考核制度。截至目前,先后组织督导检查5次,县(市、区)卫生联查考评3次、卫生暗访检查8次。
为防止村庄无序建设扩张,该市加强规划引领,做好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衔接,实行多规合一。目前,共有2558个村庄完成实用性规划编制,9个县(区)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
聚焦重点破解难题,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多年来,农村垃圾治理存在投入大、易反复等问题。对此,邯郸市围绕农村垃圾清收转运及处理等环节,推进农村环卫保洁公司专业化、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规范整顿乡镇小型农村环卫保洁公司,督促其配齐、配足设施和人员,承担起农村垃圾清扫、收集和转运职责。今年引入大中型专业保洁公司14家,全市各类保洁公司达132家,鸡泽县、肥乡区等9个县(市、区)实现全域保洁公司化。采取标准化填埋、焚烧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在每个县(市、区)创建2至3个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点。邱县入选国家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鸡泽县、邱县、武安市、峰峰矿区被确定为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
试点推进污水处理。抓重点区域,在岳城水库和羊角水库周边20个村庄,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沿线、滏阳河沿线等重点区域村庄,以及人口聚集、具备经济条件的村庄,建设集中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目前累计完成242处。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污水处理模式,采取“排水沟+三格过滤+人工湿地”的生态处理方法,达到管控效果。全市已有1263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因地制宜改厕。根据城镇污水管网可延伸覆盖的村庄或丘陵、山区等不同地区特点,因地制宜推广水冲式、双瓮式等类型厕所。突出建管并重,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开展改厕后检查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服务,全市完成9.3万余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374个村庄实现农村废弃物集中处理或粪污资源化利用。
村容村貌抓提升。将“三清一拆”与垃圾治理、“空心村”治理相结合,腾出发展空间,培育富民产业。硬化村内街道,以环村、庭院、街道、空闲地、沟渠坑塘等为重点植树增绿。推进亮化美化,推广使用节能灯具或新能源照明设备,整治私涂乱画、标语广告。目前,全市有4223个村庄完成街道硬化,3659个村基本普及村庄绿化,4353个村庄完成亮化。
示范引领加大投入,让人居环境改善惠及更多群众
在做好全域整治基础上,邯郸注重抓好国家、省、市三级试点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国家级垃圾分类试点县,邱县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可堆肥、无毒无害、有毒有害4类,从源头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明年3月有望实现217个村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省级试点肥乡区重点打造6个3A级乡村旅游景区、3个示范乡镇、86个重点整治示范村。广平县、鸡泽县、峰峰矿区等成功增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县。市级选定20个示范乡镇重点建设,打造示范片区。
为破解投入难题,邯郸市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各地采取PPP、BOT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发动群众自筹,推广“每人每月一元钱、垃圾清扫完”等保洁费收取制度,探索建立农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农户收费制度覆盖全市90%以上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