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2000家“农家乐”年揽金近亿元
 

农家奋力创新机

磨滩村位于晋城市阳城县东冶镇境内,原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十多年前,侯月铁路邻村铺过,使这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小山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村民也借此机会搞起了“农家乐”。

为了打响“农家乐”品牌,磨滩村在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在路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口新建了门楼和廊道,对所有院墙进行统一粉刷,又买来4000多盏红灯笼,将其悬挂于家户和街道两侧,梯田里还种了上万棵景观苗木。村民有的翻新旧房,有的重起炉灶另建新居,村中平房变成了楼房,全村绿化硬化亮化水平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全村206户人家中就有52户搞起了“农家乐”,水电暖网讯应有尽有,服务档次大幅提升。今年“五一”小长假就有4500余人到这里观光,全村旅游收入50多万元,创历史新高。

和磨滩村一样,晋城市城区洞头村、阳城县皇城村、蟒河村、陵川县凤凰村、武家湾村、泽州县土岭村等都是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奋力进取,努力做大做强“农家乐”,使之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政府帮扶促发展

近年来,晋城市通过创新乡村旅游展示平台、规范农家乐评定标准、推出各种乡村旅游主题活动等,不断提升“农家乐”服务质量,大力促进“农家乐”发展。

2010年以来,晋城市先后制订了“农家乐”评定标准,落实奖补资金,对获得“星级农家乐”称号的234个经营户进行表彰,对三星级“农家乐”进行每户5万元的奖补,目前,累计金额500多万元;积极推出各种乡村旅游主题活动,大力推进产业融合、部门联动工作力度,加强与文化、农业等产业联合。同时,开展了“最美乡村”评选活动,围绕“一村一品”,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展了农产品加工、水果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增加了乡村旅游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推进了专业化组织建设,拉长了乡村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集餐饮、住宿、购物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产品;积极推进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提升引导带动示范效应,探索出了“文旅农”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现在,晋城市已经出现了以阳城皇城相府、天官王府为代表的古村落观光游连片区,以陵川凤凰欢乐谷、武家湾景区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景区,以城区司徒、泽州丰青源为代表的观光农业游景区。

延伸产业扩增收

陵川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凤凰村,山幽水清,生长多种珍贵动植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一家外地公司投资近亿元,建成了凤凰欢乐谷旅游景区。2009年,凤凰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了村里230亩土地,建成了观光采摘园。目前,已种植各种苗木7万余株,间作药材160亩,建设园区步道2000米,果树防虫线路1500米。去年,凤凰村又开设了农田观光、农事体验、农家接待、农业采摘、农副产品经销等特色服务,将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紧密结合形成产业链条。此外,还专门设置了石磨、石碾、织布机等,让游客感受传统农家生活。乡村农业旅游已成为凤凰村的主导产业,村民从贫穷走向了小康,去年,全村总产值达到300万元,人均收入近5000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700元。

与凤凰村一样,这两年,晋城市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延伸了“农家乐”产业链,收到明显效果。陵川县锡崖沟村依托特色农业,建起了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在里面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双底村“农家乐”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建成“百果园”、“百枣园”采摘园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20里的花果长廊;马圪当乡的“农家乐”还向游客出售大红袍花椒、虹鳟鱼、核桃、木耳等当地的绿色食品和土特产品;城区司徒村、泽州县孔庄村等城郊结合部采摘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截止目前,晋城市已经形成了凤凰采摘园、锡崖沟百草园、营盘花果园、黄围干果园4个农业观光园。

Copyright 2012-2022 By 中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域名:www.zyaw.cn  中文域名:中原网.com  E-mail:zyawcn@qq.com 热线:0310-5621811  
I C P:冀ICP备12012806号-1 冀公网安备13040202000894